扫一扫,有惊喜
作者:北京·中藝堂官网·让古老的艺术走进您的生活! 时间:2023-11-15
徽墨
明代汤显祖笔下的徽州,是文人的徽州,这里不止有天下无双的黄山,还有那些散落在黄山脚下的古老村落,和那些发生在古老村落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说一说徽墨的故事。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一脉贯之,
从未断绝,
正是因为有了纸墨笔砚。
徽墨,不仅仅是一锭墨,
更是中华文化的见证者。
唐末安史之乱,河北墨工奚超为避乱而南迁。路经徽州时,见松林茂密、溪水清澈,便决定安居下来,潜心制墨。十年潜心,博采众长而融之,他制出“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奚墨。
“拈来轻,嗅来馨,磨来清”,是说奚墨材质绝妙:入手轻盈,香彻肌骨,滓不留砚。“坚如玉、研无声”,是说奚墨易于收藏保存:坚实耐用,研墨时细润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是说奚墨写文作画经久不褪:落纸如漆,能传承万年不褪色。
南唐后主李煜偶得奚墨,啧啧称赞不已:“人间竟有如此珍品。”立赐奚超国姓李作为奖赏。从此,徽州李墨便名扬天下,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誉。遂有大批工匠奔赴徽州,学习李墨之法。徽州从此成为全国制墨中心,“徽墨”也逐渐闻名于天下。
一方小小徽墨,从此成为中国文人的心头之好。大文豪苏轼,诗词书画无所不精,偶用徽墨后,从此非它不作诗词。贬谪海南时,童心大发,竟想仿制徽墨,结果徽墨没仿成,还烧掉了房子。
古人谈到墨,曾说:
“得徽墨者,如名将之得良马。”
一两徽墨一两金,
徽墨如此之精妙,
缘于制作工艺之精绝。
一锭徽墨的诞生,
要经过千锤百炼,历时一冬一夏,
所以有“一两徽墨一两金”之说。
一、炼烟
用灯草点燃桐油,灯上扣一瓷碗,
让烟熏在碗里,冷却后扫取烟灰。
或将松枝放窑里烧,烧完提取烟灰。
二、配料
徽墨配方极其讲究,
往烟灰里加麝香、冰片、珍珠粉。
并非越多越好,需有恰到好处的比例,
多一分则腻,少一分则寡。
为寻求徽墨各种材料之配比,
日本曾数次派人来徽州“窃学”。
三、和胶
要使墨“坚如玉”,就需熬胶。
用牛皮或鱼鳔慢熬成胶状物,
然后倒入配好的墨料搅拌均匀。
四、捶捣
制墨需要“轻胶十万杵”,
就是说拌好的墨料,
需要杵捣十万下才能充分融合。
五、塑形
将墨锭制成圆柱状,
一个个放入墨模进行压制,
充分冷却成后取出,
模上图案就印在了墨锭表面。
塑型之前要先雕模具。
墨模雕刻非常难,
须刀刀留痕、处处见意。
雕山水、雕人物、雕花鸟,
雕亭台、雕楼阁、雕书法,
不仅要雕出好形,更要雕出好意。
六、晾墨
即将成型的墨锭摊开晾干。
晾墨房要保持恒温恒湿,
风不能吹,火不能烤。
一两的墨锭需要6个月,
二两的墨锭需要8个月。
七、修墨
墨锭晾至三成干,
就要进行锉边处理。
将毛边打磨修平,除掉瑕疵。
八、描金
晾干后的墨锭在出厂前,
要对墨锭上的图案和字,
用颜料进行描画填彩,
以增加墨锭外观的美感。
一方徽墨,看似轻巧
实则包含了太多匠人的辛苦
故有“金不换”之誉
古韵悠悠,匠心造物
一方墨的故事
在匠人们的手中继续诉说着
与今融合,千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