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藝堂荣,让古老的艺术走进您的生活! 关注我们

扫一扫,有惊喜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个人中心 | 收藏本站

免费服务热线(9:00-18:00)

400-000-3229

首页 > 最新动态 > 我国再添世界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我国再添世界遗产!“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作者:北京·中藝堂官网·让古老的艺术走进您的生活! 时间:2023-09-19


蜿蜒于峦山叠翠之中,

远观如森,近看有茶。

景迈山古茶林

云海之上,万亩皆茶林。

云雾从山间环绕、升腾,

在天地与深林间,

倾听茶与自然的对话。


9月17日

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

申遗项目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

通过审议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我国第57项世界遗产
云南省第6项世界遗产

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公元10世纪以来,布朗族先民发现和认识野生茶树,利用森林生态系统,与傣族等世居民族一起,探索出“林下茶”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人工栽培古茶林典型代表,由5片古茶林,9个布朗族、傣族村寨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生命力,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人在草木间 智慧生态古茶林


人在草木间——中国古人在造字时传神地阐明了对“”的理解。

古茶林——历史悠久


史学家在唐代《蛮书》和景迈山的寺庙经文上发现,公元10世纪以前,这里已经大规模种植茶园,迄今一千多年。约公元10到14世纪,布朗族和傣族先民迁徙到景迈山。传说布朗族先祖首领帕哎冷迁徙到景迈山时遭遇瘟疫,偶然被此处一片树叶所救,感上天恩赐,遂率部落在此定居。61岁的芒景村布朗族茶农南康说,布朗族人至今恪守先祖留下的遗训:留下金银财宝终有用完之时,留下牛马牲畜也终有死亡之时,唯有留下这茶园和茶树给你们,方可让子孙后代有吃有穿。“我们布朗族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茶树”。

古茶林——智慧生态


先民采用的林下茶种植方式传承至今:在森林间有限度地片状开发茶林,茶林之间保留森林作为分隔防护,使茶林处于森林的保护之中。同时,人们选择性地砍伐对茶树生长不利的植物,保留遮阴乔木以提供茶树最喜爱的漫射光;在古茶林中多植桂花树、多依树、樟树,其特有的香味会传递给茶叶,使茶叶具有天然的香气,同时也会抑制某些病虫害。茶林最上层是高大的乔木,中间是以茶树为主的小乔木和灌木层,地面是草本植物。草本层和枯枝落叶一起养护着土壤,提供茶树所需的天然养分;生活在森林里的昆虫和鸟类,会帮助茶树免遭害虫啃噬。天然农法使古茶林得以维系生态平衡——这种林下茶种植方式,让茶树活力十足地生长在立体森林生态系统中。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曾在这里对植物多样性进行了详细调查。长尾单室茱萸、篦齿苏铁、中华桫椤等14种中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茶树生长在同一片土地上。古茶林内共记录种子植物125科、489属、943种和变种,观赏昆虫16种,陆生脊椎动物187种,哺乳动物22种,鸟类134种,经济昆虫21种。良好的植物、动物多样性一方面使物种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可有效抑制病虫害发生;上层乔木的落叶又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丰富有机养料,进而有效地维持了古茶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传承千年智慧 和谐共生茶文化


在景迈山,先有森林茶树,后有村寨居民。

人们合理利用山地环境:水源地在山顶,古茶林和村落在山地的中部,外围的防护林可以防止冬天低温和病虫害传播,而耕地则在水源充足的低海拔地区,避免种植过程中对古茶林的干扰。


村寨规划也秉持着集约用地的原则:村民们会在建寨之初先设立寨心。景迈山人认为每个寨子都有守护神,而寨神的居所就在寨心。为了得到寨神的庇佑,民居都围绕寨心布局。村民就地取材,用竹子、木头建起房屋。为适应本地多雨潮湿的气候,形成了底层架空的民居形式,这种类型被称为“干栏式建筑”,人们在这里从事茶叶晾晒、揉捻工作。


每年三四月,“作春茶”是景迈山人的头等大事,也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当秋天茶籽成熟,村民会在林间空地补种茶籽。古茶林是古树、新树、大树、小树共存,有机更新的古茶林,与祖祖辈辈景迈山人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山共林、林生茶、茶绕村”的文化景观。


万物有灵,茶树有魂。茶山人将茶叶视作生命的一部分,茶祖崇拜则是景迈山种茶民族的民间信仰。他们将带领先民迁徙至此、并开辟茶林的部落首领奉为茶祖。布朗族的茶魂树、傣族的茶神树代表茶祖守护着茶林,见证了古茶林延续千年。


每年四月,布朗族会迎来最重要的节日“山康茶祖节”。布朗族人将一年中最好的春茶献给茶祖帕哎冷,在茶魂台呼唤茶魂,祈求茶祖保佑茶林和村寨。与此同时,傣族迎来傣历新年泼水节。大家将新制的春茶献给缅寺,把黄米饭、蜂蜡献给茶神树,以表达感恩之情


这里所产的茶叶通过茶马古道走出国门,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合作共赢,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茶共荣 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布朗族的茶魂树,傣族的茶神树,代表茶祖守护着茶林。古茶林延续千年,传承至今。茶,不仅是作物,更是文化和精神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历时13年


2010年,针对我国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空白”,国家文物局首倡景迈山古茶林申遗,并于2012年将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3年,国家文物局报请国务院将“景迈山古茶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支持、指导云南省、普洱市系统提升遗产保护、管理、展示水平。


2021年1月,国务院批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作为我国2022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国家文物局指导云南省、普洱市,编制提交申遗文本,克服新冠疫情影响,采取超常规、闭环方式,顺利通过国际组织现场技术评估,最终确保申遗成功。


民众才是文化遗产的真正主人”,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表达了这一观点。“保护和利用都不是最终目的,传承才是,而且必须是活态传承。”


充分发挥居民在古茶林保护传承的主体作用,“政府、社区、宗教、老人”协力共管机制,山上村民自觉遵循村规民约、长者带头参与治理村庄公共事务、宗教对茶文化信仰的传续,对古茶林保护传承和传统村落社会治理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的景迈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发展。29岁的岩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在北京求学4年后又待了2年,思乡心切的他得知景迈山申遗进入冲刺阶段后于2018年返乡,在翁基村开起了民宿、餐馆和咖啡厅,还尝试和团队拍视频宣介当地民族文化;刚在昆明读完大学的叶香回乡仅半年,作为景迈布朗公主茶厂负责人的小女儿,她打算今后通过互联网,例如直播或短视频来让更多人认识景迈山。


作为全球第一个茶文化景观主题的世界遗产项目,陈耀华期待景迈山在茶文化景观遗产保护领域的前沿探索,能够为世界遗产保护贡献“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与全人类共同守护好世界遗产。


人在草木间,心因茶而宁。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申遗,让茶走出大山,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让人茶共荣的文化景观传承千年,生生不息。


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网、中国新闻网

正品保证 假一赔十

专业商城 品质保证

七天无条件 退换货保障

多仓直发 极速送达

  • 二维码扫描加微信
  • 关注官网微信,每天10点掌握最新特卖信息

公司介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0北京中艺盛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并保留所有权利。|京ICP备16003599号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

购物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