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藝堂荣,让古老的艺术走进您的生活! 关注我们

扫一扫,有惊喜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个人中心 | 收藏本站

免费服务热线(9:00-18:00)

400-000-3229

首页 > 最新动态 > 送别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戴泽先生

送别 |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戴泽先生

作者:北京·中藝堂官网·让古老的艺术走进您的生活! 时间:2023-09-13

戴泽艺术工作室、戴泽艺术基金

今日发布讣告: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戴泽不幸于2023年9月13日16:30在北京因病辞世,享年101岁。


遵照戴泽先生生前意愿,丧事从简,不举办告别仪式和追悼会。择期举行追思活动。


特此哀告。


      戴泽艺术工作室、戴泽艺术基金

2023年9月13日


1922年3月生,四川云阳人,中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共党员,民盟盟员。1942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傅抱石、谢稚柳、黄显之、秦宣夫、吕斯百、陈之佛等先生。1946年7月毕业,自重庆随中央大学复校至南京。后应徐悲鸿之邀北上任教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担任讲师。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后,负责基础课教学,为素描教研组成员,兼教具组管理。1950年随“中国艺术展览会”赴苏联、德国、波兰交流。1954年两赴朝鲜创作写生。1959年,任教油画系“第一画室”(吴作人工作室)。1987年退休。曾任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美术学院支部主委。戴泽先生长期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为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其代表作品有《和平签名》《农民小组会》《胜利的行列》《夏日树荫》《鸢尾花》《热带雨林》等。



师徒缘分,就此开启



1927年,结束8年留学生活回国的徐悲鸿,将“写实主义”视为铲衰除弊、使中国文艺得以复兴的良策而加以标榜,将很多的精力投放在需要大爱和牺牲、关乎人才培养的美术教育事业上,更以国立中央大学为其传道授业、哺育人才的艺术摇篮。


1942年,年仅20岁的戴泽考上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在进入国立中央大学之前,戴泽只看过《良友》画报和丰子恺的艺术书籍,对20世纪以来快速发展的中国油画并无系统性的认知,更不认识当时已在艺术界颇具盛名的徐悲鸿。而他也不会想到,有生第一次见到徐悲鸿,徐悲鸿就为他的人生指明了方向,也树立了一辈子的榜样。

1944年,重庆中央大学学生合影 ,前排右一韦启美、后排右一李斛、后排右三张大国、后排左二戴泽


同一年,徐悲鸿受到国立中央大学学生会的邀请,为当年入学的新生做演讲,并出题“黄桷树下四川人”。当时的考生要求解题,说《芥子园画谱》中既无黄桷树也无四川人。


面对考生们的不解,徐悲鸿解释道:“诸位中有许多是四川人,非四川人也入川几年了,黄桷树为四川抬头可见的大树,四川人更是天天必见的,现在画不出,就是因为只知临摹而不注意观察现实生活。四川人穿长衫,打包头和赤脚,这在外省是没有的,为什么不去表现这些呢?”



《嘉陵江上》,纸本水彩,1944年


艺术创作,理念先行。这种鲜明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是徐悲鸿先生终生不渝的信条,也让戴泽这个初行画事的少年早早就吸收到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营养,奠定了戴泽终身为之奋斗的现实主义艺术观。


除了理论上的启蒙,徐悲鸿还在随后的教学中给予了戴泽实践上的具体指导。到了大学四年级,戴泽正式成为徐悲鸿的弟子,在徐悲鸿的指导下学习油画人体课中色彩的调配与光线的运用,也系统地学习了素描和严谨的写实画风,这都使他受益良多,绘画风格也趋于稳定。

戴泽  《画家徐悲鸿》  木板油彩  1978年


一个画家首先要爱国,要有使命感,随时为国家效力,徐悲鸿的这番教导是对戴泽艺术观和世界观的一次深刻启蒙,影响了戴泽的一生。


在国立北平艺专崭露头角



1946年可以说是戴泽命运转折的一年。24岁的戴泽结束了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的4年课程,离开了四川,跟着学校回迁至南京,找了3个月教职皆以失败而告终。


惶惶之际,戴泽收到了徐悲鸿发来的赴国立北平艺专任职的电报。那时候的国立北平艺专还没有成为拥有“皇家美术学院”之称的中央美术学院。


想着可以去北平一边工作一边继续受徐悲鸿的指导,戴泽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满心欢喜地答应了。

1949年戴泽(左)与李斛(右)

在国立北平艺专门前留影


刚到北平,戴泽就被徐悲鸿委以助教一职,并被叮嘱“抽空画画”。这份恩情和这句嘱托被戴泽默默地记在心里。除了帮助教授们教学、做琐碎繁杂的工作,如教具保管、服装保管、布置展览等事务外,他还拿起画笔,描绘社会变迁和生活图景。


功夫不负有心人,刚到国立北平艺专的第一年,戴泽就创作了《乞丐》《艾中信》《老佟和列宁》《东总布胡同》《窗外》等美术作品,其中《乞丐》《东总布胡同》参加了国立北平艺专、北平美术作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的画展,使他得以在北平的美术界崭露头角。


戴泽  《乞丐》  纸本油彩  1946年


1948年9月,徐悲鸿告诉戴泽需要创作一件作品作为学校的教学示范。戴泽想到了北平大街上有很多郊区来的马车,自己也画过不少速写作品,就请艺专校工做模特,用好友卢开祥赠送的一块大画布完成了构思已久的油画《马车》。



戴泽  《马车》  布面油彩  1948年


徐悲鸿见到这件作品非常激动,亲自动手修改了画面中马腿的部分,还将此画送到中山公园的中山堂参加展览。油画《马车》被视为戴泽从创作早期转向成熟的代表作;戴泽也因为此作的成功,被徐悲鸿聘为讲师。


大爱之心,万物生长



晚年的戴泽仍未停止创作,作品以住所附近的写生为主,如《王府井东堂》《王府井雪景》《东方新天地》《建设者》等,在俯仰之间用画笔延展着人们关于城市变迁的记忆。


后受身体行动不便所限,戴泽坚持透过窗户描绘外面的世界。其中,《窗外》系列画作呈现的不仅是王府井百货大楼四时景致的不同,更有种寄情于物的感伤。


此外,他还在家布景写生,留下不少静物、花卉作品。他对鲜花树木的珍爱,或来源于它们旺盛而热烈的生命力,“我爱画花,因为不管何时的艰难困苦、人性不堪、潮起潮落,花一直都在开。我也喜欢画树,也许有一天我不在了,树还在”。


戴泽  《百合水仙》  布面油画  2005年


2020年,98岁高龄的戴泽虽然因身体抱恙住院,却依旧为武汉捐赠了创作于1973年的水彩作品《武汉的汉口码头》,并且亲自为捐赠活动录制了招募视频。除了画作,戴先生还捐赠了8万元现金。



戴泽为武汉捐赠的水彩作品《武汉的汉口码头》


就在这次捐赠的不久之前,戴泽其实已经完成了一个对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定点捐赠的义拍,捐款直接转到了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红十字基金会的账户上,这笔钱所购买的物资很快转交到了一线医护人员手中。除此之外,他还参加了很多义卖,但都是默默进行捐款……


在戴泽先生看来,“人活着总要做点力所能及的对社会有益的事情,相互扶持,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才能求得幸福安康”,“只有葆有对国家、对民族、对全社会、对全人类的互相的支持,互相的爱,才能够继续负重向前走,有爱才能万物生”。



戴泽《海阔天空》 2009年(戴泽90岁以后的作品)


“我随着潮流来,随着潮流去,离潮流是自讨苦吃,顺乎自然,心平气和。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我接触到的人们,他们对我真好。”


来源:戴泽艺术工作室、人民艺术家杂志

正品保证 假一赔十

专业商城 品质保证

七天无条件 退换货保障

多仓直发 极速送达

  • 二维码扫描加微信
  • 关注官网微信,每天10点掌握最新特卖信息

公司介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0北京中艺盛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并保留所有权利。|京ICP备16003599号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

购物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