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藝堂荣,让古老的艺术走进您的生活! 关注我们

扫一扫,有惊喜

您还没有登录,请先 [登录] | [免费注册] | 个人中心 | 收藏本站

免费服务热线(9:00-18:00)

400-000-3229

首页 > 行业热点 > 逃出大英博物馆!“家国永安”这四个字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懂

逃出大英博物馆!“家国永安”这四个字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懂

作者:北京·中藝堂官网·让古老的艺术走进您的生活! 时间:2023-09-04


2023年初,大英博物馆被盗的消息引发全球关注,因为文物被盗的丑闻,大英博物馆被多个国家要求归还本国文物。


在中国,我们期盼海外文物回国的心情同样强烈。

有网友留言,“拍一部动画!就叫《逃出大英博物馆》,各个文物拟人化复苏过来逃离大英博物馆,回家过年……”。


或是一句“等我”的承诺,或是兴趣使然,亦或是强烈无名的情感,一场奔赴远洋、盛大浪漫的“文物奔赴”之旅开启。


自制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刚刚上线两集,就成为全网爆款。


“是盏 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画面中小玉壶纠正男主自己是一“盏”,而不是一只玉壶,这是因为量词是中国人独有的浪漫,是英语无法翻译的。


虽然短剧时长只有三四分钟,但剧中的诸多细节,无不展现着国人对属于自己文物的强烈情怀。


01


“为什么小玉壶的脸是脏兮兮的?”


因为英国从未善待瑰宝,很多文物在陈展时随意挤在一起,有的甚至没有保护罩,任由往来游客触摸。


02


“回到男主住的地方,小玉壶说这么大的柜子只住两个人。”


这是因为大英博物馆里的陈设柜无比拥挤繁杂。


03


“当小玉壶知道男主的名字是“永安”便一直默念。”


这是因为在大英博物馆里的瓷枕,上面写的正是“家国永安”。

宋代 磁州窑“家国永安”瓷枕


04


“小玉壶在超市拿了很多茶叶。”


这是因为古时候运送瓷器防止路上破碎,会铺很多茶叶,小玉壶时刻为了回家做准备。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是2017年英国购入的现代物品,她是约2.3万件文物中唯一记得回家路的。


网友评论,因为其他文物是在混乱嘈杂中被拐到英国的,所以文物们觉得她认识回家的路,派她逃出来告诉中国他们想回家,除此之外还有“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含义。


“这就是视频的意义吧,让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但同时,还有一种论调流传很广、影响颇深——“文物在大英博物馆能得到更好地保护”“在中国的话还能保存至今吗?”


事实果真如此吗?


“没有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1759年对外开放的大英博物馆,拥有超过800万件藏品,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


它位于英国伦敦,但最为出名的,却是它的东方馆和埃及馆,而这两所馆藏里的展品几乎都是通过掠夺和贩卖得来的。


大英博物馆藏明宣德铜胎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


西方近代的殖民扩张造就了那些巨型博物馆的崛起,“日不落帝国”的大英博物馆就是其中最大的受惠者。可以说,大英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刻满了英国殖民掠夺痕迹的“文物”。


大英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000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余件,不到十分之一。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这里的藏品几乎囊括了所有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


大小的瓷器挤在狭窄的陈列柜里,没有名字,只有冰冷的编号,因为它们的名字只有中国人知道。


有人曾说:“中国最好的文物不在故宫,而在大英博物馆。”


不少中国游客来到这里参观,初见这些珍品,心里都会产生一种民族自豪;但随着观展的深入,这份自豪又被震撼与悲愤击中……


中国文物在大英博物馆内的入藏时间,主要集中在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100余年之间。这正是近代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沦为列强半殖民地的时期。


这些陈列于异国他乡的文物珍藏,背后是中国近代以来百年伤痛。所以,在社交媒体上,有这样一种说法:“没有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


文物在国外真的被保存得更好吗?


其实,只要了解一下国外博物馆的“黑历史”,就能明白,“文物在国外保存得更好”的说法,并不准确。


事实上,这次并不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被盗。


1993年该馆收藏的罗马硬币被盗;1997年几本波斯书籍被盗;2002年一尊有2500年历史的希腊雕像被盗;2004年15件中国铜镜、盔甲和宝石被盗;2017年一颗价值75万英镑的卡地亚戒指钻石被曝出在2011年就已经失窃……


管理如此混乱,连英国《经济学人》杂志都忍不住感慨,从博物馆偷东西比你想象得更容易。


不仅如此,甚至明目张胆破坏文物。


2017年,在美国费城的富兰克林科学博物馆,一名男子醉酒后,掰断了从中国租借的兵马俑的一枚大拇指,并将其偷走。


还有一些流传千年的文物,很多外国博物馆并不完全懂得如何保护。


女史箴图(局部) 大英博物馆藏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唐摹本,是世界现存最早的中国绢画。这幅画在1900年被从颐和园抢走,大英博物馆在1903年仅花了25英镑购入,现在成了镇馆之宝。


刚到大英博物馆时,1500多岁的《女史箴图》保存得并不好。将这幅无价之宝切割成了几块,裱在镶板上,明清时期的题跋也被当作边角料裁掉。


粗暴的切割对这件国宝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伤,导致它不停地开裂掉粉。最后,他们不得不请了中国修复专家邱锦仙,《女史箴图》才得以修复。


据邱锦仙回忆,当年馆内还有很多珍藏的绢本画作,但因为保存不善残碎不堪,只能像垃圾一样放在条件欠佳的博物馆储藏室里,《女史箴图》只不过是极少数保存下来的“幸存者”罢了。


文物追索,任重道远,但一直有人坚守


文物是文明的印记,它们的最佳归属是回到故土。


正如北京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所说:“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


2022年1月20日,漂泊海外158年的圆明园藏品“虎鎣”,首次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这次的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让人联想到2012年成龙自导、自编、主演的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为祖国找回从圆明园丢失的十二生肖铜首的故事。


起初,他们带国宝回家,只是为了谋取私利。然而,在偷盗的过程中,这群人逐渐认识到了何“国宝”。


在影片最后更是为了保护龙首不被销毁,甚至不惜生命去跳火山救龙首。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在这部电影播出后,法国皮诺家族真的把鼠首和兔首归还给了中国。


皮诺家族归还鼠首兔首


众说纷纭,无从考究。但无论皮诺家族做出这样选择的最终原因是什么,电影《十二生肖》还是冥冥之中改写了一些故事的结局。


也许,人们的呼吁目前还没法从大英博物馆的展厅或仓库里追回几件藏品,但这样的声音永远不会停歇,哪怕希望极微小,哪怕要等待很长时间。


社交媒体上的一个提问:“博物馆中让你感到最震惊的一件文物是什么?”


高赞回答:“大英博物馆一个角落里的一个石枕,上面写着‘家国永安’。”



或许“家国永安”这四个字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懂。


惟愿流落在外的文物能够早日回家,也希望“家国永安”,历史不会重演。


来源:央视网、视觉中国、煎饼果仔、拙见

正品保证 假一赔十

专业商城 品质保证

七天无条件 退换货保障

多仓直发 极速送达

  • 二维码扫描加微信
  • 关注官网微信,每天10点掌握最新特卖信息

公司介绍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5-2020北京中艺盛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并保留所有权利。|京ICP备16003599号

在线咨询

关注微信

购物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