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有惊喜
作者:北京·中藝堂官网·让古老的艺术走进您的生活! 时间:2023-03-06
近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144名江苏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苏绣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当选。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党和人民对我长期以来工作的肯定和信任,同时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也必将怀着感恩之心化作澎湃动力,坚定不移在新征程勇担当,让千年手艺跟上时代脉搏,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继续让以苏绣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手工艺服务于人民美好精神生活,服务于大国外交,服务于振兴乡村,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同时我也必将认真履职,积极传递民情民声,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姚建萍
★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刺绣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
全国文联委员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
江苏省政协常委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全国“三八”红旗手
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南京大学兼职教授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江苏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学艺(1990-1994)
★
姚建萍生于1967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镇湖人。作为一个镇湖姑娘,不会刺绣是要被人笑话的。镇湖姑娘都有一双“巧手”,而她也从小跟着妈妈采桑叶、养蚕、刺绣,十七岁时已经是乡镇上绣花的一把好手。后来,姚建萍有幸在苏州刺绣研究所看到过一次前辈老师的大作,当时便震惊了,原来刺绣可以绣的这般好!此时的姚建萍心底起了波澜,再无法平静。
1985年,姚建萍放弃了高考,自此将刺绣作为自己唯一的出路。针尖上的功夫,养活自己已不成问题,但同样是做刺绣,她心里总惦记着研究所里前辈们的大作,她想再学艺,学绣人物绣,把苏绣中的雅致及韵味学到手。由此四处寻师,然而寻师三年,碰壁三年。1989年,正当姚建萍的大女儿8个月大时,她却接到了一个不安的电话,“我是徐志慧,建萍,我退休了,可以在家教你,你还学吗?”
一边是梦寐以求的求学机会,一边是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姚建萍左右为难,但一想到自己的绣花针下,可能绣出像前辈老师那样精彩的作品,她还是下定了决心:做一个“狠心”的妈妈。
奶奶抱着2岁的姚兰在村口等妈妈
徐志慧既是姚建萍一生的恩师,也是她情同母女的“干妈”。在老师家的日子,姚建萍像一块永远吸不满水的海绵一样,埋头苦学,从基础针法到人物肖像绣,她学得如痴如醉。徐志慧曾说过,姚建萍是最用功、最出色的一位学生。
姚建萍与恩师徐志慧
学艺的日子里,姚建萍每月回家一次,踏着星光坐末班公交车三个小时到小镇,再步行近两个小时到小村庄里,看一看家人和早已熟睡的女儿,而第二日吃过中饭便要返回老师家。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整整坚持了四年。
突破(1995-2009)
★
1994年,姚建萍学成归来,刺绣技艺得到了全面提升,实现了从花鸟绣到人物肖像绣的突破,并开始创作肖像作品《沉思》。她独自在这件作品上钻研,绣错了再拆,拆了再试,整整八个月的时间,最终完成了她自己的一场突破。
苏绣《沉思》
《沉思》在1996年镇湖举办的苏绣精品展,荣获一等奖,1998年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引起了业界的轰动。
人民日报报道苏绣《沉思》
而后,姚建萍创造的苏绣作品精品不断,持续引领苏绣巅峰。
《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
攀登(2010至今)
★
2010年之后,姚建萍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在艺术道路上不断攀登,她已不甘心让苏绣停留在“工艺”阶段,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江山如此多娇》《春早江南》《海纳百川》《丝绸之路系列》《玉兰飘香》系列等主题作品,都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作品。
苏绣作品《培尼亚与里维拉》
2014年某外国领导人夫妇访华时,我国领导人赠送其肖像
苏绣作品《岁月如歌》
访英国礼
苏绣作品《丝绸之路-满载而归》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苏绣作品《玉兰飘香》收藏并陈列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宾厅
苏绣作品《锦绣河山》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姚建萍的作品曾四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十余次获国际大奖;两次搭载卫星飞天归来;并多次作为国礼赠与外国政要及知名人士。她还为国家总理及领导、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安南、英国女王等许多中外名人绣像并被收藏,被誉为当代“苏绣皇后”。
“人生在于选择。我选择了苏绣作为一生的事业奋斗,不断探索,不断追梦。我愿竭尽全力上下求索,为当代苏绣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所有。”
未来,姚建萍仍将继续用小小的银针演绎她的刺绣梦想,将这份融进血脉的热爱,化成永不止步的动力。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她将一直在路上。
让我们再次祝贺姚建萍大师当选人大代表!